<qhwhh class="vqbltg"></qhwhh>

尊龙凯时·(中国)人生就是搏!

全国政协常委、尊龙凯时-人生就是搏董事局主席许荣茂:借“双循环”东风,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

日期:2021-03-07      来源:每日经济新闻      点击:

分享到:

   ◎完善外商投资法配套法规,更好地保障港澳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,进一步对港澳投资放宽市场准入,扩大金融、专业服务、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开放。
 
   ◎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,将智慧治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。必须在地方政府层面形成“智慧治理”思维,鼓励通过信息技术改造方便百姓办事、节约行政成本。
 
      每经记者 吴若凡    每经编辑 魏文艺    
 
       今年全国两会,全国政协常务委员、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、尊龙凯时-人生就是搏董事局主席许荣茂积极建言,共提交了6份提案,其中有两份和房地产领域有关。
 
       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获悉,这6份提案内容涉及后疫情时代助力华侨华人发展,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繁荣;加强中国香港和内地交流互通,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;充分发挥优势,提升民间力量助力文物回流能动性,大力传承中华文化;拥抱科技创新,挖掘线上线下消费潜力;促进智慧治理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,加快智慧城市建设;应对中国人口发展新形势,优化人口结构等国计民生相关议题。
全国政协常委、尊龙凯时-人生就是搏董事局主席许荣茂 图片来源:受访者提供
 
      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
 
      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“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”。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,经济实力雄厚,创新要素集聚,国际化水平领先,更是传统对外开放的窗口,具备打造“内循环”、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样板的良好条件和巨大优势。
 
       在《关于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提案》中,许荣茂提出以下建议:
 
       首先,做好基础设施“硬联通”。积极打造内联外通的流通体系,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,实现城市通勤、物流运输便捷高效。大力发展智慧交通,依托物联网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自动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加强粤港澳智慧城市建设。
 
       其次,打通制度和机制“堵点”。完善外商投资法配套法规,更好地保障港澳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,进一步对港澳投资放宽市场准入,扩大金融、专业服务、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开放。完善商贸流通体系,强化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,消除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壁垒。
 
       第三,推进一体化协同发展。进一步完善区域战略统筹,优化大湾区内部区域分工,深化区域合作。推动各城市之间的功能互补、产业错位布局与特色化发展,强化各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联系。
 
       第四,加强金融有机衔接。建议深化金融业开放合作,发展跨境金融业务,加快发展金融科技,加强金融监管协调。
 
       最后,扩大人文与文化对接。推出更多便利内地与港澳人员交流往来的政策措施。推动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业赴内地发展,在大湾区为其提供更多创业、就业、实习和志愿工作的机会。不断丰富港澳青年赴内地交流活动,增加港澳居民对祖国的认同感、归属感。
 
      推进智慧治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
 
       一直以来,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和创新平台,集成数据、分析数据仅仅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和前提,最终是要实现社会治理的智能化,让数据“为我所用”,让城市运行“智慧”起来。
 
       不过,从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来看,还存在几方面的问题:一是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尚不明确,个别城市还停留在数据汇总、数据展示层面;二是缺乏顶层设计。城市和部门存在“各自为战”的现象,发达城市和欠发达地区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不均衡,不利于更大区域间数据联动;三是体制性壁垒依旧存在;四是平台化的效应尚未发挥,政企合作效率不高。
 
       为此,许荣茂在《关于推进智慧治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的提案》中提出以下建议:
 
       首先,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,将智慧治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。必须在地方政府层面形成“智慧治理”思维,鼓励通过信息技术改造方便百姓办事、节约行政成本。要加强对科学化城市治理的培训,提升政府工作效率。
 
       其次,坚持智慧城市“全国一盘棋”,有规划、有步骤实施地方智慧城市建设。一是在国家层面不断完善智慧城市标准、规范和规划布局;二是有层次地实施智慧城市建设,确保地方智慧城市建设“总体平衡、错位发展、创新有序”;三是及时建立国家级智慧城市“中枢系统”,在统一标准下,鼓励地方政府自主创新,鼓励企业技术融合。
 
       第三,突出产业带动效应,推动智慧城市产业生态体系建设。要鼓励地方政府向硅谷、波士顿等世界领先的基础创新城市看齐,积极培养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产业,以智慧性产业和新兴科技相配合,加快构建现代化新兴科技产业体系。
 
       最后,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人才的培养。要及时建立国家智慧城市人才培养总体规划,在学科设计、技能培养等方面培养专业性复合型人才。

友情链接: